【初心故事】急诊“超人”曾祥金
编者按:急诊科是医院第一线的前哨,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急”“危”“重”,急诊科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全面的基本操作技能,方能在短时间内分秒必争,给予患者及时的抢救和治疗。献礼建党百年,展示党员风采,本期初心故事人物,带你走近三六三医院急诊科曾祥金。
曾祥金,男,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四川大学商学院MBA结业,2014年赴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进修急危重症医学3个月,擅长各种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对各种中毒及各科危重症的综合治疗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于2020年5月作为引进人才到三六三医院急诊科工作,任急诊科犀浦院区临时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分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急救医学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四川省急诊专业委员会重症学组委员,党龄24年。
【一身过硬技术,守住前沿阵地】
急诊科向来是医院最复杂、最难以预料的一个前沿阵地,而一名优秀的急诊科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全面的基本操作技能。
“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功底深厚”,这是急诊科同事对曾祥金的评价。从事了18年的急诊工作,曾祥金深知急诊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一路潜心钻研、提高专业技能,16年前便在外出交流学习后大胆尝试,成功开展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CRRT治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重症肝炎的人工肝治疗、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浆置换治疗等技术,并成功救治了被省内多家知名医院判定为死亡率极高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作为省市区各类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的主力军,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急诊科同样也承担着接种点的医疗保障任务。烈日炎炎,接种工作往往从早晨进行到深夜,医疗保障也得紧跟其上,曾祥金坚持带头做在前,多次带队到郫都区安定镇、团结镇等接种点位开展医疗保障,持续为疫苗接种全过程保驾护航。
【一颗医者仁心,守护生命之光】
20年的从业经验中,曾祥金诊疗过无数疑难危重患者,也应对了无数的艰巨挑战。面对患者的无助、家属的焦虑,曾祥金除了尽所能给予专业上的诊疗外,更是倾注了满腔的仁心仁爱。
初参加工作时,曾收治一名15岁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看着昏迷的小姑娘和来自偏远山区彷徨无助的父母,曾祥金一边倾尽全力、没日没夜的守护,一边主动为家属解决就医中生活和照顾患者方面的难题,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而父母无力购买时,他干脆把自己家中的营养品搬到医院送给了患者。
从年轻气盛到稳重成熟,成长了年岁,积淀了经验,但一颗医者仁心、一份同理心从未变过,所以曾祥金总是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曾长期坚守危重病房的他,创造了连续五天五夜守护一名危重患者直至转危为安的记录。当诊疗过的患者病情有好转,回到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时,曾祥金会每天打电话询问情况,并和当地医院的医生随时沟通治疗方案,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营养支持等,待患者康复出院方才完全放心。
专业上偶有困难、工作中偶遇瓶颈,曾祥金从不敷衍放过,多次将疑难患者的病历资料带回母校重庆医科大学,虚心向资深专家教授们当面请教,直到究其根本、悟其原理方才作罢。正是这股“死磕到底”的韧劲,让曾祥金的专业技能得到持续提升,也让许多的危重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
【一颗党员初心,不忘服务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资深”党员,曾祥金时刻以这份使命鞭策自己,不仅要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也要为身边同事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某次临床教学工作中,曾祥金偶然了解到一名川北医学院的学生因父亲意外过世,加之母亲常年多病,迫于经济压力准备辍学,他立即为其组织了资助募捐活动,汇聚身边亲朋好友力量,帮助该学生完成学业并顺利走上行医之路。
当走上管理岗位,曾祥金更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为科室医护人员做表率、带好头。2020年5月刚到医院,此时离犀浦院区开诊仅有一个月的时间,作为急诊科犀浦院区的临时负责人,曾祥金肩上的重担可想而知,于是,家住附近的他就长时间驻扎在医院,尽快熟悉科室工作情况,同时迅速部署开诊前的准备工作,甚至专门购置了陪伴椅直接睡在了办公室。当科室重症病人增多,他总是“随叫随到”,休息时间也会到科室看一看才放心,就像“超人”一样守护着科室的正常运行。
日常工作之余,曾祥金会时常与年轻同事沟通交流,分享个人经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鼓励保持乐观心态、努力克服困难,携手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急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