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专题 】致敬最美的“TA” 三六三医院十大最美护士
Nurse's Day
面对无助的眼神,ta们全力以赴;面对神圣的职责,ta们脚踏实地;面对时代的召唤,ta们勇往直前。ta们向阳而生,用真情托起生命的希望,ta们信念坚韧,用爱心缝合身心的创伤。三六三医院最美的“TA”,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奋斗让白衣焕发着绚烂的光彩,速来围观~~
1、勤能补拙 持续成长——妇产科 袁娟
2022年2月26日,三六三医院妇产科开启新纪元。作为护士长,袁娟在筹备和建设期间付出很多,无数检查、反复沟通、多次演练......顺利开启奶妈+奶爸模式。作为迎接新生命的第一人,她怀着“勤能补拙”的心态,持续积累、不断成长,坚持多点问候、认真指导、持续关心,换来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和感恩。
2、耐心呵护 技艺纯青——骨科 陈宏
与伤口为伴,溃烂、流脓、恶臭、腐肉等词语与她的工作息息相关,在外行看来,她的职业简直不能忍受,而她却甘之如饴。作为伤口造口专科门诊护士,陈宏对伤口就像照顾孩子般细心、耐心,“一看二闻三判断”,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踏实、认真、不断进取,她的技艺日渐炉火纯青,伤口治愈率也越来越高。
3、救命通道 全力以赴——肿瘤科 唐美
自2019年底到静脉治疗专科门诊之后,唐美完成PICC置管和CVC置管上千例。除了常规植入外,在她印象里难度较大的操作,是打通体重达270斤男性患者的静脉通道,她反复用B超进行测量后采用最短的进针路径,垂直进针,顺利完成置管过程。时间流传,生命不息,为了畅通患者的“救命通道”,唐美还在努力探索,全力以赴。
4、双重考验 战斗力强——麻醉手术中心 陈菊
手术室护士是公认的“战斗力”最强的护士群体之一,每天要面对很多的突发情况,从日出时一脚踏入手术室,需要时时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经受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考验和压力,陈菊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主力队员,为了胜任手术室的岗位,她积极学习各项新技术、新业务的前沿知识,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5、“疫”无反顾 坚守初心——急诊科 胡书梅
自2007年4月到院以来,胡书梅已在护理岗位上默默耕耘14载,作为急诊专科护士,她始终秉承用心对待,微笑服务,对120救护车接回的“三无人员”,不怕脏、不怕累,事无巨细尽心照顾。新冠疫情发生后,胡书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及疫苗保障工作,夏天难耐的酷暑,冬天凛冽的寒风也没有浇灭她坚守岗位的决心。
6、竭尽全力 无怨无悔——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石明月
2021年5月,石明月参与了医院对成都市公卫中心的医疗援助,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确诊病例救治工作。8月,结束支援工作返院后,正值感染病房收治高峰期,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投入到疫情一线防控工作中,在预检分诊及核酸采集点进行新冠筛查及核酸检测;11月,再次参与发热门诊闭环管理收治发热患者。
7、踏实肯干 耐心耕耘——神经外科 张新
2020年疫情期间,张新第一时间申请参加感染病区的支援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个患者的排查及治疗。作为神经外科的护士,在遇到脾气暴躁的患者百般挑剔时,她总是微笑着耐心沟通,一点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在科室的实习生教学工作中,时刻做到放眼不放手,耐心传授经验,为他们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主动跨前 投身“疫”线——胃肠胸外科 吕海英
自2022年春节起,吕海英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前往成都市公卫中心参与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由于防护要求特别高,每天穿戴隔离衣、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完成病房消毒、测血糖、雾化吸入等医疗护理工作,一个班下来,身上的分体服早已湿透,双手已泡白,脚上的鞋套里全是水。
9、无微不至 细心呵护——心血管内科 熊杨
藏族患者及家属语言不通,沟通成了治疗过程中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出院口服药的用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熊杨将药物的服药时间早、中、晚,分别以“日出”“太阳”“月亮”图形表示,剂量以“○”表示,吃几粒就画几粒。每次发完药,病人和家属都会向她竖大拇指,并且一直说着“卡错卡错(谢谢)”,赢得了患者的好评。
10、阳光开朗 积极向上——血液净化室 廖飞扬
从实习、规培到定科血液净化室工作已近7年,廖飞扬通过提升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日常工作中,面对肾病患者对透析的恐惧和拒绝,他以自己开朗阳光的性格优势,真诚开导患者,让其从拒绝、接受到最后的主动询问透析相关知识,再到规律透析生活,得到了患者的认同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