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真相是什么?
最新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
(按照WHO标准)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1.2%、知晓率36.5%
治疗率32.2%、控制率49.2%
中国≥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约3550万
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
位居世界之首
到目前为止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然在持续增长
一、哪些因素容易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病因尚不明确
通常是多种危险因素或诱因的共同作用下
引发的疾病
危险因素或诱因:
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具有家族遗传基因的人群
在其他因素作用下
如自身免疫、生活方式改变、老龄化等
更容易诱发疾病
自身因素:
肥胖
高糖高脂饮食
缺乏运动、酗酒等
会引起超重甚至肥胖
导致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胰岛素调节能力减弱
即“胰岛素抵抗”
诱发糖尿病
除了Ⅰ型糖尿病
是因为天生胰岛功能较弱
无法预防
Ⅱ型糖尿病
大多是吃出来的毛病
虽然吃糖不会直接导致发病
但高糖高脂
作为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奶茶虽好喝,可不要贪杯哦
老龄化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衰老
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
胰岛素调节血糖能力减弱
诱发糖尿病
妊娠
孕妇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升高
会影响胰岛素调节血糖能力
可能会损伤胰岛β细胞
减弱或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孕妇肥胖、高龄会更易诱发
即“妊娠糖尿病”
二、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
“三多一少”
(少部分患者可能没有症状,通常于检查时发现血糖增高,或已经是高血糖状态)
多饮、易口渴
多尿、一直上厕所
多食、饭量大
体重减少
莫名其妙就瘦了
可不要暗自开心哦
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
除了“三多一少”
糖尿病的并发症也需要高度重视
心血管疾病
主要表现为中风、心绞痛、心梗等
肾病变
包括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观察小便是否有泡沫
以此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
视网膜病变
包括视力下降、失明等
神经病变
包括腹泻、便秘、四肢麻木、感觉丧失等
基于以上症状和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控制高血糖和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
远期目标: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
因此
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体系
尤为重要
也就是今年的主题
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三、如何进行糖尿病健康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综合控制
一旦确诊之后
原则上需要终身治疗
特别是通过饮食及运动
来控制疾病发展
(部分患者经过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后,可视情况考虑用药)
01 糖尿病教育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正确认识糖尿病
才能在治疗上开好头
不仅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增高者
也需要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
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其
主动改变行为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从根本上对糖尿病进行防治
02 运动疗法
从兴趣出发,选择喜欢的运动
才能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达到长久控制血糖的目的
运动时以舒缓运动为宜
在饭后40分钟到1小时之间进行
时长控制在30分钟到1小时
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03 自我检测
在家定期进行血糖测量
每周至少需要检测2次
血糖不稳定时
应当一天中测量3-4次
同时做好血糖监测记录
04 药物疗法
Ⅰ型糖尿病患者:
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Ⅱ型糖尿病患者:
需要使用降糖药物
包括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治疗
05 饮食疗法
1
合理搭配膳食
根据就餐情况、体力活动
血糖监测情况、胃肠道功能等
选择营养均衡的膳食
蛋白质占到每日总能量33%以上
脂肪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0%
2
每餐分配要合理
在保证每日总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血糖波动大、易出现低血糖的糖友
可将每日饮食分为均等的5-6餐
病情稳定的糖友
可将每日饮食分为均等的3餐及以上
3
饮食控盐有讲究
少吃看得见的盐:做饭炒菜少放盐
少吃隐形盐:包括味精、鸡精、酱油、酱豆腐、酱菜、咸菜、泡菜、膨化食品等
糖尿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从生活习惯入手
争取不做“小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