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限内网访问

抱歉!你无法访问此页面 此为员工通道 仅限内部网络进行访问

如需就诊服务请选择使用选择公众版

确认

体部伽玛刀

科室简介

科室简介

体部伽玛刀 武侯院区:体部伽玛刀治疗室(位于6号楼1F) 犀浦院区:门诊位于1号2F 主任:廖洪飞   护士长:刘红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武侯院区);周一到周三全天(犀浦院区) 咨询电话: 028-61810360(武侯院区) 028-63800178(犀浦院区)   1999年 率先引进全国第一台体部伽玛刀   2000年   成立“全国伽玛刀治疗培训中心”         2016年升级为“西部第一台,中国第二台”大医伽玛刀 2017年  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OUR临床培训基地      2017年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精确放疗分会伽玛刀学组常务委员单位  2018年   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应用评价研究” 科室简介: •      全伽治疗室组建于2000年初,包括体部伽玛刀治疗室和放疗室。起初引进了中国首创、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国家批准投放医院的全国第一台体部伽玛刀,至今已治疗各种体部肿瘤10000余例。 •     2000年6月我院体部伽玛刀治疗室被确定为“全国伽玛刀治疗培训中心”,先后为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省、市及军队医院培训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骨干200多人。2001年6月承办了“全国首届体部伽玛刀学术交流大会”,同年编写了国内第一部体部伽玛刀治疗专著《体部伽玛刀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2010年又参与编写了《体部肿瘤伽玛刀治疗学》;2016年参与编写“2016年原发性肝癌放疗共识”。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SCI 1篇。2016年11月论文“38例肝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获得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四次放射肿瘤学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2013年8月放疗室引入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2016年10月体部伽玛刀治疗室对原有体部伽玛刀升级为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IG-γ刀),该设备是西部第一台,中国第二台。 •      现有医务人员12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6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秉承“病人至上”的核心理念和“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宗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致力于为病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体部伽玛刀治疗原理: 一种旋转聚焦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优势:治疗更准确,更舒适   先进的图像引导系统   舒适的太空舱式治疗室     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适应症:   1.头颈部肿瘤:鼻咽癌、鼻腔鼻窦癌等; 2. 胸部肿瘤:肺癌、纵膈肿瘤; 3. 腹部肿瘤:肝癌、胰腺癌、胆管肿瘤、肾癌、腹膜后肿瘤; 4. 盆腔肿瘤:直肠癌术后复发、妇科肿瘤术后复发; 5. 转移性肿瘤姑息性放疗:肺转移、骨转移、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等。     治疗流程 1. 病例会诊讨论   2. CT模拟定位 3. 治疗计划设计 4. 治疗计划审核 5. 治疗前重复定位 6. 治疗前图像引导配准 7. 治疗适时监控 8. 治疗后随访 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的优点:   1. 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属于精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具有“高精度、高剂量、低损伤”的优点,在原有体部伽玛刀基础上犹如多了一双“眼睛”,使得治疗位置更加准确,进一步提高治疗精度。 2. 疗效确切可靠、不开刀、反应轻,治疗安全、简便、省时,一次治疗可同时治疗多个病灶,每次治疗一般仅需10—30分钟;体部伽玛刀多为分次治疗,3周左右。 3. 对患者体质要求相对较低,一些年迈、体衰、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均可行体部伽玛刀治疗;部分病员可门诊治疗。     典型病例 病例1:右肺鳞癌     治疗前: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占位,大小约3x3x3cm 治疗后12年: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纤维化样改变   病例2:巨块型肝癌     治疗前:肝左内叶占位约14x12x8cm 治疗后19月:肿瘤明显缩小坏死液化 病例3:肝癌     治疗前:肝尾状叶占位,约7x8x6cm 治疗后7月:肿瘤消失 病例4:胰腺癌     治疗前:胰头区占位约3x2.5cm 治疗后3月:肿瘤消失 病例5:肺转移     治疗前:左肺上叶转移灶,直径约1cm 治疗后4月:转移灶消失,局部纤维化样改变 病例7:腹腔淋巴结转移     治疗前:左肾门区淋巴结肿大,大小约4x3x3cm 治疗后6月:淋巴结消失 病例8:肾转移     治疗前:右肾中份占位,约2.5×3.0×3.5cm 治疗后2月:肿瘤消失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廖洪飞

副主任医师

张显明

副主任医师

李崇国

副主任医师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